關於我們     最新動態    家事服務    保護令庭看聽    家暴法規    宣導影片    宣導園地    連絡我們    檔案下載    資源連結    動畫遊戲
114年3月份法律諮詢時間為3月12日、3月26日,請提前來電預約,額滿截止。
 
  服務內容
  好文分享
  親職教育課程
  資訊報馬仔
 
法院社工的家事習題
現代婦女基金會
 
好文分享    當前位置:  首頁   >>   好文分享
 
父母離婚,孩子可能會有的身心反應
 
 
父母離婚,孩子可能會有的身心反應
 
資料來源:香港家事調解專業手冊,2005,pp166-168
 
◎二至五歲
父母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很少解釋為何父母離異,因此孩子對家庭轉變會產生混亂、焦慮的恐懼。
孩子行為會變回幼稚,如賴床、特別怕黑、如廁習慣倒退、黏成人,來表達內心的惶恐和不安全感。
孩子因為不能接受父母離異,他們仍然會幻想父母復合。
有些孩子會呈現內疚感而自責,以為自己造成父母離異。
由於害怕再失去另一方父/母,有時會出現暴躁行為。
◎五至七歲
對於父母分離,孩子會出現哀傷的情緒。
他們內心會瀰漫痛苦、受辱的感受,因而有報復傾向。
會思念離開的一方父/母。
感到被遺棄,被拒絕與驚恐。
感到需要為父/母的離異負上責任。
由於未能接納父母離異的事實,他們會幻想父母復合。
父母離異時候,孩子會誤以為一方父/母趕走另一方,因而對趕人的一方發洩 憤怒情緒、甚至宣洩於師長、同學或兄弟姊妹身上。
他們對父/母會出現忠誠的矛盾,意思是指孩子感到被夾在中間,若對一方父/母表達親密,又會想到對不起或得罪另一方父/母,怕被他們拒絕而致內心產生情感上的矛盾。
社交及學業行為方面會有所改變,通常會比以前退步。
◎九至十二歲
這年記的孩子比較能意識到父母之間的衝突或分離的原因及後果。
他們會有很深的失落感、無助感、孤單與被拒感。
他們會對父/母的行為做出道德判斷,因而感到憤怒及羞恥。
他們內心會產生恐懼,但採用否定來面對。
有些孩子容易感到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胃痛、睡不安寧等。
他們內心會出現忠誠的矛盾:將父母認為一個「好」一個「壞」。
他們的自尊感會降低:在學校的表現及友群的相處容易產生問題。
◎十三至十八歲: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對父母發怒,因為:
年長的孩子要承擔照顧弟妹和同住父/母的情緒,因而倍感責任沈重。
有時他們要充當有嫌隙父母的傳訊鴿。
倘若父母持續衝突,他們會認為父母行為幼稚而感到羞恥。
對於與另一方父/母接觸的意欲產生矛盾。
他們對於「婚姻」一事抱有陰影。
他們會經驗忠誠的矛盾


返回上頁
關於我們   |   最新動態   |   家事服務   |   保護令庭看聽   |   家暴法規   |   宣導影片   |   宣導園地   |   連絡我們   |   檔案下載   |   資源連結  |   動畫遊戲
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承辦台中市政府駐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暨家事服務中心        目前訪問: 884642